苏大学子寻访江南文脉——在敬文·观江南·看世界

7月6日至8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在敬文·观江南·看世界”——敬文江南文化融合实践团前往苏州探寻江南古迹,弘扬江南文化。

园林风雅 江南古韵

7月6日,在党员青年教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狮子林。通过对江南园林进行摄影、测量、观赏的方式,团队成员了解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植物、理水、叠石四大系统,共同探讨了园林文化赋予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作为元代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始建于1342年的狮子林,先后曾是僧众参禅悟道的丛林、文人赋诗作画的名胜、帝王流连忘返的园林和世家生活起居的旧院。一座狮子林,融合了元明清及民国等各个时期的丰富历史元素,并最终呈现出它当前独特的园林风貌和江南文化内涵。

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苏州园林博物馆,学习了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迤逦风采。作为江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苏州园林通过描绘园林与文人、哲学、文学、书画、碑刻、赏石、民俗的渊源,展现了苏州园林的博大精深,承载了历史悠久、传承不绝的江南文化,也孕育出了苏州这座“园林之城”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城市品格。

丝绸之府 “弦”歌不绝

7月7日上午,团队成员走访了苏州丝绸博物馆,学习中国丝绸的发展历史。苏州丝绸博物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利用大型多媒体展现时尚舞台上的丝绸时装秀,展示了现代数码丝绸技术,更好地讲述了江南文化故事,并在历史沉淀中形成了丝绸文化的符号。

接着,团队成员来到了苏州评弹博物馆,探寻被誉为“江南曲艺之花”的苏州评弹历史发展全貌和名家流派表演特色。苏州评弹以苏州方言说唱为主,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曲艺,是江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委婉悦耳的苏州方言,优美动听的曲调唱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细腻生动的表演形式,让人领略到清丽典雅的艺术韵味,感受到小桥流水、古典园林般的姑苏风情。

苏博西馆:立江南·观世界

7月7日下午,团队成员参观了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启一场“立江南·看世界”的文化之旅。作为苏州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馆在定位上与本馆错位发展,在呈现姑苏文史、传承江南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开拓视野,引进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展览,在新的平台上为观众擘画世界通史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崭新图景。

通过拜访苏州地区首个通史性展览——“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团队成员学习了以文物讲述为主要形式的苏州自旧石器时代至民国一万多年的发展历程。历史陈列详细揭示了苏州之东南重郡、商业辐辏、人文荟萃等“姑苏繁华”意象,引领团队成员走进千万年的姑苏画卷,品味地道江南文化。立足江南,怀抱世界。

浏河古镇:悟文脉·品烟火

7月8日,在党员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前往苏州太仓浏河镇,探索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天妃慈灵宫,团队成员仔细考察、认真倾听,共同领略天妃宫深厚的历史与独特的江南文化底蕴。

随后,团队成员漫步于刘家河古镇,它是典型的江水乡古镇,横在小桥流水之滨,卧于江南烟雨里。团队成员领略了江南文化古朴的烟火气,也感受到了在新时代下古镇焕发新生和居民幸福的美好生活,进一步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接着,团队成员前往浏河镇明德学校,并瞻仰了吴健雄先生的墓园。吴健雄先生虽身在海外却对家乡始终保持着深厚的感情,不仅要求安葬于家乡,也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代青年更应担当时代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做新时代的答卷人。

此次调研,将江南文化从书卷搬到真实的历史遗迹,使团队更好地了解江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促进江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实践中成长与进步。

来源: